文|《浙商》全媒体主笔姚珏
摄影|鲁统磊宋亮
制图|施晓艳
编辑|倪敏
“波涛是海鸥的乡音,风雨是雄鹰的翅膀,超越是强者的乐章,搏击时代风云,方显浙商生命坚强。”12月21日上午,别克全新一代GL8·(第九届)《浙商》年会在书写浙商精神与文化的《浙商之歌》中开场,以“信息经济与工匠精神”为主题,以窥探经济“新方位”的最佳视角,向螺旋上升的年,发出浙商声音。
1浙商今年过得怎么样,对明年有何展望
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永昌的新书《飞翔吧,浙商》在本次《浙商》年会现场首发。该书涵盖浙商发展的历史,勇立潮头的创新实践,以及浙商在转型升级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既饱含着对浙商的深情,镶嵌着浙江的山与水,也充满着对浙商的深沉思考。
此外,已是连续第五年发布,在浙商群体中颇具影响力的“经济趋势‘三原色’报告”再度登场。其中,由浙江省工商联原巡视员、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郑明治代表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智库)发布的《知名智库全球经济预测红皮书》认为,未来一年中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新动能不断强化,GDP增速仍有望保持6.5%左右。
浙江省工商联原巡视员、
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郑明治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副主任、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亭则代表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智库)发布了《年度浙江经济黄皮书》和《百名浙商预测蓝皮书》。刘亭提到,年以来,浙江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在对百名浙商进行调研后发现,多数浙商认为智能制造和新能源是年具有最大投资机会的领域。未来要抓住市场变化,实现创新,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浙商需要注意三点: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黄皮书还 (“经济趋势‘三原色’报告”更多内容请 12月中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年经济态势定调,媒体、企业家等多方进行解读,为还有十天即将到来的新一年做了大规模预热。
而作为重磅嘉宾,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马晓河在(第九届)《浙商》年会上,发表了他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和对未来发展的预判。
马晓河表示,目前经济的特点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
著名经济学家马晓河
在谈及明年经济增长趋势时,他说,受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尚未到位,发达体增长乏力,中国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不断缩小,新兴经济体对我国替代竞争增强,产业和贸易转移对我国冲击仍将持续等因素的影响,下一步经济增长可能由结构性通缩走向滞胀,即经济增速向底部接近,增长趋势基本不变,但增长速度变慢,价格指数上升快于经济增长。
马晓河认为,目前国内传统产业下去了,新兴产业还没接上来。“中国经济正处于下行通道的长周期中,从需求结构看,投资和消费乏力,从供给因素看,动力转换是较慢。”。
“曹德旺跑了“的新闻日前刷爆朋友圈,尽管当事人事后一再澄清没有“跑路”,但国内制造业的艰难可以窥见。马晓河认为,制造业短期内难回常态增长轨道,中高端领域技术门槛高和制度供给不足是要因。
刚刚在年经历一波疯涨的房地产也是众人最为 他还认为,年供给大于需求的形势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明年经济增长仍然偏弱,在6.5%-6.8%之间。
(马晓河更多演讲内容详见今日“浙商杂志”官方 此外,围绕“信息经济与工匠精神”这个主题,网易杭州研究院院执行院长汪源,杭州构家网络科技公司创始人兼CEO颜传赞,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总裁陈滨,上汽通用汽车车联网技术首席专家张海等也发表了演讲,这几个“年轻一代”对信息经济与工匠精神给出新生代的理解。(演讲内容详见今日“浙商杂志”官方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经济,正以澎湃之势袭卷各行各业。传统制造业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有弯道超车的新机会。信息经济与工匠精神并不矛盾,相反,两者紧密结合起来,“中国制造”将呈现不一般的爆发力、生命力。传统产业的传承,需要工匠精神,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呼唤工匠精神。
正如《浙商》杂志社社长朱仁华在年会上发言时所说,信息经济与工匠精神是企业升级转型、脱胎换股并引领发展新常态的两大法宝。信息经济已经成为浙江发展的领头羊,正逐步取代传统发展模式,但仍需要强大的实业做支撑。“浙江向来是‘百工之乡’,众多浙商更以实业起家,对工匠精神有共鸣也有行动,敢于吃苦、敢于寂寞。这种坚守在快速发展的年代有时虽格格不入,但也使得这些企业率先获得了价值回报、率先大放异彩。”朱仁华认为,信息经济是动力,工匠精神也是动力,两者结合,将成为浙商更强大的实业根基和主体。
《浙商》杂志社社长朱仁华
匠心欲归但时代已生巨变,信息经济大潮下,工匠精神还回得来吗?在年会的讨论环节,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浙江富春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孙庆炎,丝绸之路控股集团董事长凌兰芳,巨星科技董事长仇建平,浙江华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宗佩民,万事利集团总裁李建华,中国锦江环境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王元珞,浙江力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善通等来自制造、投资、互联网等领域深耕本领域多年的匠心践行者和“互联网+”的先行者们,进行了一场“信息经济与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大讨论。
“信息经济与工匠精神”大讨论
兰建平表示,互联网大潮下,人人都在做平台,拥有平台很重要,但谁来支持平台?最终仍要靠优质的产品,用一流的产品才能在平台上得到最好的展现。他认为浙江作为终端消费品制造大省,应以工匠精神将产品做成工艺品。“工匠精神是一个时代,一种生产力和一种文化,现代工匠精神要追求有温度的产品,追求有文化的品牌,追求从产品功能到人文情怀的转变。”
贯穿中国传统文化进程的丝绸行业,由众多工匠支撑才有今天的发展,但这个依赖匠人的产业如今也面临着互联网的冲击。丝绸行业内两家知名老牌企业掌门人在谈及工匠精神时,各有所见。凌兰芳认为,“工匠精神是‘互联网+’中的加号,只有这种工匠精神才能把互联网和传统产业连接起来。”李建华则反复强调,“一个人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就是工匠精神。”
如何抓住信息经济的机会?兰建平认为,在互联网大潮中,每个人都要用心做事才不会被淹没,要做到极致才能体现时代价值。
(更多大讨论内容详见今日“浙商杂志”官方 在大讨论之后,赛丽正宏集团董事长夏赛丽、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德意控股集团董事长高德康、顾家家居董事长顾江生等四位浙商代表联合朗读了《不忘初心薪火相传——浙商工匠精神倡议书》。
倡议书提出,要“不忘初心,专心做事”;“创新为先,极致为上”;“强国强企,惟有工匠”;“信息为术,工匠为本”。浙商们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精工制作的意识,附着在一个产品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细节之上,专注、精确、极致。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满足国内需求,还是走向世界,“中国制造”都需要“工匠精神”,浙商需要“工匠精神”。
倡议书还提议,要做新时代的新“工匠”,必须学会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善于用新材料和工艺生产性能更优异、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只有注入工匠精神的信息经济,才是更加坚实、持久的发展利器。
4工匠心、创新力、慈孝爱
过去三十多年,在激烈市场环境下,浙商以一颗匠心和一股胆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传奇。
今年的年会上,“浙商工匠精神荣誉大奖”,“浙商工匠精神大奖”,“浙商工匠精神奖”、“浙商年度创新人物”、“慈孝浙商”、“浙商信赖金融机构”等多个重量级榜单相继揭晓,表彰过去一年中在行业领域中坚守与创新,在生活与工作中付出爱与力量的浙商和浙商企业。
作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见证者和本次年会的冠名商,别克品牌经过19年的拼搏和奋斗,已经成为引领市场发展、年销售超过百万的汽车品牌,与中国企业家相伴相随。
上海通用汽车别克市场营销事业部部长包晔在年会上致辞时表示,别克多年所秉持的创新与思辨精神,与经过市场锤炼的浙商精神契合,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虽无法选择时代,但浙商可以创造时代。
《浙商》杂志——活的商业教科书北京最有实力的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