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独立音乐看似受重视,但被青睐的依然是最知名的一批……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音乐实在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存在于世俗世界,但似乎又总是与生活之间隔着那么一道模糊的防线。
很多年前,燎原写过一本书,书名和其中故事一样流淌着颓靡味道。他在其中毫无避讳地描绘了中国摇滚音乐人生活的一切,迷茫,执著,颓废而先锋,贺兰山下万人音乐会,荧光棒照亮了那道防线以外的炙热世界。
音乐人,是一个迷人的字眼。年出版的《摇滚生活》残忍地说,那已是上世纪的故事了。
那么今时今日呢?
互联网带来了全然不同的世界,在这里,“音乐人”是谁?他们的真实世界如何?这个迷人的字眼似乎又注入了更多的含义、注解、身份和期待。
一独立音乐人:开始与粉丝相处“我们是谁?28线小组合?或者你可以说我们是会做音乐的普通人。”
----寒洛鼓润
寒洛鼓润是在网上独立发布了8张专辑50首单曲的音乐组合。
鼓润写词,寒洛作曲编曲和演唱,他们通过网络认识,在网上合作音乐,甚至在共同创作数月后才见到现实中的对方。
①“小作坊”里的音乐工匠
“传统音乐创作更像工业化流水线,歌手被贴上固定的标签,打包出售,缺乏方向上的自主权;独立音乐像是小作坊,有静下心来把事做好的环境和心志,所谓工匠精神,可以在一个个小作坊生根发芽。”
鼓润是一个小语种专业毕业的女生,有一份相对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写词是她众多业余爱好之一;而寒洛目前则是一位全职音乐人。他说感觉好的时候,拿到词很快就能拟出曲子,作曲、编曲、混音、发布,创作其实没有人们想的那样艰深。
互联网一定程度地降低了独立音乐的准入门槛,做音乐变成一件无需依赖专业机构也可以尝试的事;与此同时,由于独立音乐越发进入主流视线,一些资深独立音乐人的身份开始变得模糊。
“XXX是独立音乐人出身,走红后签了公司,也就离开了独立音乐圈子,所以如何持续保持或兼容音乐人的独立性,是一个答案模糊的问题。”
身份不是独立音乐人面对的唯一问题,这个小圈子也有它的灰色领地。
“网络打榜需要打点,试听量也可以花钱买水军”,“目前独立音乐看似受重视,但被青睐的依然是最知名的一批。可以说绝大多数的音乐平台都缺乏合理与开放的推新人的机制”。
寒洛鼓润去年入围了微博音乐人年度新人,他们依旧感叹,哪怕只是做小作坊里的音乐工匠梦也没那么容易。
②新听者时代
年元音唱片出版《C》,邱大立在这张独立音乐合集中高呼摇滚的复兴和行规的虚弱。碳元素“C”意味着万物初始,然而专辑还未经市场风雨洗礼,就湮没在浪潮的冲击之下。
十年来,在线音乐迅速颠覆了传统市场:“音乐爆炸式增长,受众分化越发明确,音乐人以一种全然不同的方式生长起来”。
其中一个鲜明的变化就是,音乐人开始尝试与粉丝相处:寒洛鼓润一天中的相当部分时间都在线上与乐迷互动。
“我们有一个粉丝常见的它比肉好吃且美容养颜常见的它比肉好吃且美容养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