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传播有你,传播新时代有你,青春的你抵达这里,永恒的新闻理想会给予头脑以赋能,会给予内心以丰满,会给予梦想以翅膀。就这样,崭新的篇章由你开启:创新是你,精彩是你——我们在新传等你!”
——院长寄语
南京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前身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系,创立于年9月。学院秉承“厚德博闻,卓越传播”理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坚持以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江苏及长江三角洲地区,面向全国,为各级各类媒体、党政机构、企事业单位输送全媒复合型、全员创新型、全能应用型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为推动文化大繁荣、传媒大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文明发展服务。
学院现有在校生余名,专任教师3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94%。现开设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5个专业,按学科大类招生。新生入学第一学年按学科分班,学习新闻传播学科基础理论,强化人文社科知识素养;第二学年开始分专业学习,注重“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专业能力与综合品质提升结合,实施“写作不断线、读书不断线、实践不断线”的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优秀新闻传播人才。
新闻传播学院专注于培养适应传媒行业与社会传播领域需要的全媒体、善创新、学习型未来传媒人。越来越多的优秀毕业生在应聘和入职后,与名牌大学同行竞争胜出,获得主流媒体和知名企业的认同。新闻传播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多名学生考入国内外名校继续深造。同时新闻传播学院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周恩来班”是我院的一大特色,自年创建以来,已走过9年历程。我院先后有两个班级被评为“全国周恩来班”,一个“省级周恩来班”。
1
专业介绍
//新闻学
本专业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宽广的人文社科基础、系统的新闻理论和熟练传播技能,能够在传统媒体机构、新型网络公司、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摄像等实务的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核心课程:新闻理论、中级新闻采写、高级新闻采写、新闻评论、新闻编辑、电视新闻报道。
//广播电视学
本专业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广播电视媒介素养,掌握视听新媒体制作技能,能够在广播电视台、传统媒体中的新兴媒体、网络视听平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网宣等,从事广播电视新闻采制、微视频自创传播、纪录片创作、自媒体运营、融媒体等业务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核心课程:广播电视概论、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电视新闻实务、广播新闻实务、广播电视评论。
h//网络与新媒体
本专业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现代传媒人职业素养,能够在新型网络公司、传统媒体中的新兴媒体、党政机关官宣、企事业单位网宣等各类媒体平台,从事数码版式设计、自媒体运营、融媒体制作、微视频自创传播、舆情监测分析等业务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全媒体传播人才。
核心课程:网络编辑与策划、新媒体产品设计与运营、网页设计与制作、舆情概论与案例分析、数据可视化、VR新闻。
//广告学
本专业面向各类媒体广告部、广告公司、企业与组织机构市场部及公关部、互联网新媒体部门的相关职位,培养具备扎实的人文社科知识、较高的传媒职业素养、娴熟的营销传播技能,能够从事市场分析、广告策划、文案写作、创意制作与媒体营销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核心课程: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创意与表现、影视广告实务、广告综合实训。
//传播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深厚的人文社科理论基础,了解现代企业价值观与社会责任,熟悉营销传播与组织传播基本策略,掌握以企业声誉管理为核心的企业传播体系、全媒体采编运营、整合营销传播等业务能力,能够从事企业信息传播、形象构建、品牌与声誉管理、公共关系协调等业务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传播人才。
核心课程:传播学概论、组织传播、危机传播与声誉管理、品牌管理、整合营销传播、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
2
专业师资
1.姜圣瑜
高级记者,技术二级(相当于二级教授),曾任《新华日报》编委、《南京晨报》总编辑,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事新闻工作40多年,先后在新华日报采访、编辑、出版等10多个部门工作。著有《新闻思路漫谈》、《新闻与事实》、《新闻动作论》等专著,并分别获得江苏省政府哲学和社会科学奖。
2.丁邦杰
高级记者。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次荣获中国新闻奖。被中国十大传媒院校评为“中国传媒年度影响力人物”、“中国传媒年度创新人物”。媒体从业36年,历任《江苏商报》总编、《金陵晚报》副总编、《南京日报》主任等职。新闻业务专著5部。
3.刘星河
教授,高级编辑,广告学科带头人、广告学教研室主任。电视媒体从业15年。电视广告作品曾获全国一二等奖。指导学生广告作品多次在CCTV-6播出并多次获全国大广赛学院奖金、银、铜奖,多次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和杰出指导老师奖。担任中国公益广告黄河奖评委;国家卡通形象征集活动评委;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及学院奖评委;“金梧桐”公益广告创大赛”评委,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中国地区委员会委员等。荣获全国“十佳百优”理论人才称号。
近年来在《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电视研究》《中国广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主持完成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并获奖。出版专著《广告知变论》,合著《科学传播论》等多部著作。
4.李劭强
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博士,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著名媒体评论员,在新闻传播学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全国媒体评论版发表时评作品篇次,主持完成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一项,省部级课题两项,为多家媒体招聘记者的特约顾问。
5.郭子辉副教授,历任湖南岳阳电视台记者、编辑、主编,养生堂朵而北京有限公司企划总监,湖南卫视《真正男子汉》等栏目顾问;兼任江宁电视台节目点评员;参与北京地区广播电视节目评议和舆情研究。南广学院新闻学教研室主任,广播电视学专业负责人。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大赛,在国家美育教学成果展中捧回多项大奖;学生作品在“中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中获最佳创意奖;多部作品在广州国际城市影像大赛、铁塔杯记者节等赛事中获奖,并在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平台重磅播出。
6.郑旭
副教授,研究方向是新媒体实务、新媒体教育。年获得南广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以第一作者共发表14篇论文,其中有多篇论文发表在CS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有1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索引收录。共承担了6个科研项目,指导过1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
7.殷乐希
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终审评委,江苏省照明电器协会—文创灯光专委会秘书长,上海乂木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艺术顾问,曾任中视嘉和(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江苏5G+短视频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参与制作CCTV5《我们的奥林匹克》大型人文纪录片,第三集《微笑》荣获国际体育类电视节目最高奖——米兰“荣誉花环奖”。曾任CCTV3《越战越勇》栏目制片、导演;曾任CCTV10《中国社联优秀企业公民品牌展播》策划、导演。
3
品牌活动
新闻传播学院为培养全媒体、善创新、学习型的传媒人才,策划和主办多场在全校乃至全省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
1.新闻文化节
“新闻文化节”是新闻传播学院一年一度的品牌文化活动,创办于年,多年来,新闻文化节作为新传院面向各界展示的窗口,不断开辟新的展现形式,从主题演讲比赛、专题讲座,到记者节晚会等,内容多样、形式丰富,门票一抢而空、座无虚席的“大场面”每年都不会落下。主题演讲比赛上,学生们各展风采、自信飞扬;专题讲座拉近了学生和一线从业者的距离,近距离接触新闻领域的前沿文化;记者节晚会更是备受瞩目、一票难求,精彩纷呈。
2.“周恩来”班
“周恩来班”是我院的一大特色,自年创建以来,已走过9年历程。我院先后有两个班级被评为“全国周恩来班”,一个省级“周恩来班”,有六个班级被评为院级“周恩来班”,八个班获得“周恩来班”创建奖。每学期我院都会制定开展一系列活动,深入学习周恩来精神,更好地传播和弘扬周恩来精神。
4
优秀学子
程识行
■级新闻传播学院毕业生,中共党员,新浪江苏新闻与公益主编
■其参与的广播评论作品《给水留条“回家”的路》,荣获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吴昊天
■级新闻传播学院毕业生。南京十一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
■作品《探访中国大陆慰安妇幸存者》获第七届温哥华国际华语电影节纪录片单元最佳摄影奖。
戴小橦
■级新闻传播学院毕业生。目前就读于香港浸会大学,蝉联两次国家奖学金。
■曾获世界气候变化项目特等奖、中国音乐国际比赛金奖、中国青年领袖暑期学校优秀学员、普林斯顿大学跨文化交流优秀志愿者等殊荣。
汪宜青
■级新闻传播学院毕业生,香港大学新闻学硕士。
■年、年在BBC英国广播公司担任新闻制片人,报道全国“两会”、“一带一路”等峰会。
新闻传播学院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奕责编|贾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