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乱魂梦《传统媒体人转型新媒体的成功与失败案例》,版权属于作者。来源:财经记者圈)
当你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在同一件事上做出类似选择的时候,那这个选择未必是正确的,盲目的随波逐流最终只会让你忘记自己最初的目标和方向。
年,当网易CEO丁磊开出万年薪将原《环球企业家》总经理兼执行主编李甬挖来网易做副总裁兼总编辑的时候,传统媒体人疯狂了。据历史数据显示,年北京商品住宅期房均价达元/平方米。丁老板开出的年薪,足够其在北京市区内买下一套平米左右的房产。
年末,以新京报的“撤编风波”等众多传统媒体管控事件为源头,导致大量的平面媒体高层领导脱离体制,转投网络媒体。以四大门户为首的商业网站则挥舞着大把钞票、期权和职位迎接第一个传统媒体人转型的高峰。在那个时代转型的媒体人,如今或自己创业当老板,或已身居行业领头兵的最高层位置,名片上一定会带有数个“O”的头衔。在那个年代获得丰厚原始资金的传统媒体人,如今甚至做起来了“天使投资人”,前网易门户事业部总裁李甬不光自己创立粉笔网,还资助了前网易高管们创业的一系列项目。——这是最梦幻的年代。
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商业网站在北京疯狂布局,抢占新闻报道的制高点。随之而来的是第二波的传统媒体人跳槽新媒体,这批人有着些许共同点。有丰富且扎实的传统媒体工作经验,接受过正规的新闻操作训练,内心充满新闻理想和使命感,每个人都有几篇自己拿得出手的代表作。是各报纸、杂志的中间骨干力量。这些人来到商业网站后,大多任职于各个频道的总监、主编等中层职位。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之后几年,他们将自己传统媒体的新闻采访经验,专业并系统的传授给下面的基层网络编辑,在自己转型的同时带领原本并不那么专业的网络编辑团队走向专业媒体人的道路。——这是一个双赢的年代。
年至今,房价爆发性增长,传统媒体待遇和被社会认可的程度却走向低谷,传统媒体人转型则越发浮躁。跳槽的传统媒体人大多是刚入行的年轻记者,和长期郁郁不得志的可又试图改变的中老年记者(在当前的都市报环境里,一过30岁既可自动归为中年老年记者行列)。然而在经历了前两拨高峰之后,商业网站既不缺少有经验的中高层领导,也不缺少具有专业素养的年轻骨干。这导致年后转型的传统媒体人失败案例剧增。——这是一个盲目的年代。
一、网编不止是”起低俗标题,做黄色图片“
虽然我没做过具体的统计,但仅以我接触过的十余位从报社记者转型做网站主编的前辈而言,能掌握基本网编操作工具的人,数量仅为个位数。而能够独自制作网络专题、修改图片、掌握互联网产品技术的人,则几乎没有。
大多数传统媒体人,对于网络技术是不屑去掌握的态度。总觉得自己有丰富的媒体经验和社会关系,写过数篇足以影响社会的特稿,就对每天只会“起低俗标题,做黄色图片“的网编不屑一顾。而事实上,一个连PS、DR这种最基本技术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主编,是难以被手下所尊重的。
有位如今已身居某女性网站副总编辑的传统媒体人曾对我说,”你如今做内容的经验以及足够丰富了,想要有进一步的提升,就一定要丰富自己在产品和技术上的知识。“我曾经目睹过四年前这位前辈刚刚转型时的窘境,一个频道首页改版,用PS画图画了五个版本都没有通过,那时她急躁的甚至有些歇斯底里。而四年后这位前辈对我反复强调互联网产品的重要性,则足以证明她转型的成功。
二、传统媒体人最擅长的也许反而是最糟糕的
在传统媒体工作久的记者,对第一新闻现场有种偏执的热爱。初来网站的传统媒体人,往往有种“坐不住”的感觉。发生重大热点事情之后,传统媒体记者习惯于“我要去现场!我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第一线!”而当他们来到网络媒体工作时,仍难以改变这种观念。
以至于现在没有新闻采编权的商业网站,通过博客、微博、甚至“洗稿”的方式,在网站养了一群记者。殊不知他们过分的重视手下几个记者的采编能力,而忽视了门户网站签约了数百家平面媒体的新闻资源。某家门户网站新近成立的原创内容频道,则走进了这样的死胡同。花大价钱请几位平媒记者为其专职供稿,而一段时间之后,该频道则变为口味单调化、内容模式化、作者单一化的鸡肋之物。
三、成为一个网络编辑到底要掌握什么技能?
从技术角度而言,掌握最基本的Photoshop、Dreameaver使用方法,能看懂简单的HTML代码,知道什么是DZ论坛,什么是PW论坛。能分清网站产品、技术和美工的工作之间有何不同点。看过新闻客户端,知道微博、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