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行的网文编辑,大都出于对网络文学的喜爱,虽然经验还需要通过实践来积累,但重要的是他们充满热情。在他们看来,能够通过自己的眼光,去挖掘有潜力的作者,并把他培养成大神,是工作最激动人心的部分。(说明:本篇文章涉及的编辑主要集中于内容编辑岗位。)
“菜鸟”网编“24小时在线”1原生代兴趣植入超级IP打造
通常情况,滕富军会在7点半左右起床,坐北京地铁5号线从宋家庄到雍和宫上班。9点到公司,他会先想一下当天的工作规划,然后写个简单的提示板。如果那天有会议,滕富军需要和同事们确定时间,协调好参会人员。
28岁的滕富军是互联网文化熏陶下的原生一代——9岁开始上网,爱好网络文学、网络动漫、网络游戏,一直希望实现“爱好和工作的统一”。年10月,还在大学期间的他加入17K网络编辑兼职团队,负责网络宣传推广工作。年,他已经是中文在线SIP团队的策划经理。这个部门是中文在线集团的超级IP办公室,下设了IP策划团队、IP开发团队、IP宣发团队、IP运营团队等部门。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网络文学用户中,愿意订阅付费章节内容的比例为45.7%,愿意购买道具、打赏作者的比例为37.5%;用户在精品头部内容上的订阅、打赏消费意愿均仅在4成左右,且用于订阅和打赏的费用平均每月不超过元。可以说,传统网络文学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用户订阅付费内容,模式相对单一。如果不在变现方式上进行拓展,即便是头部网文的规模变现,也会受制于读者群的小众向和核心向。
拐点出现在近两年网文IP开发进入井喷期,直接带动了新一轮“粉丝文化”热潮,“粉丝经济”极大丰富了文学产业变现的方式。根据DataEye数据,IP大发展前,能够实现版权价值提升的作品仅限于能改编为网游的玄幻类作品,其他类型则备受冷落;而随着网络文学IP跨界到影视领域,极大地推动了都市类、科幻类、灵异类网文作品的大众化。
滕富军要做的事情就是从海量的网文IP中找到最具市场价值的超级IP。这天早上10点有一场SIP(超级IP)策划会,滕富军在处理完前一天下班到当天上班的邮件后,提前20分钟去了会议室。调整好PPT和投影仪,与领导进行会前沟通。
会上,滕富军介绍了团队评估、签约、推荐的IP,然后与上游的内容部门和下游的转化部门进行沟通。会议在11点左右结束。12点左右,滕富军把短时间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好,和各部门进行沟通,然后和同事去吃饭。“吃饭的时候也会讨论工作,大部分需要沟通的事,都在吃饭、走路的过程中完成。”吃完饭,短暂的半小时休息时间虽然不长,但对恢复精力很有必要。
下午,滕富军要阅读大量需要评审的作品。“基本上每周要看4本以上的百万字长篇。”为了避免困顿,大约看一小时左右,他会休息10分钟,喝一些碳酸饮料提神。整个工作流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看小说,写评估意见,边看边形成IP开发预案,然后记录下来和同事们进行交流。
10年前,很多编辑的经验都是靠和作者交流习得。很多资深网编在和一些大神作者的交流中“偷师”其构思、写作技法,构筑了他们早期的编辑经验体系。眼下,各类原创网文平台已积累大量的运营数据,编辑的学习进度加快;另外网文的类型化也已完成,积累了大量的经典作品,非常有利于编辑做案例分析。最大的不同在于,以往的编辑工作大多从小说角度去评判作品,现在则需要考虑产业链上下游,既不能太打扰作者创作也不能完全不考虑衍生渠道需求。
因此,滕富军除了负责评估公司签约作品的改编价值,同时对IP进行分类、分级、运营管理工作,还需要白癜风平安医院白癜风报销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