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介子平山西出版集团《编辑之友》杂志社副总编辑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cptoday)
﹀
这是资深出版人介子平的一篇博文,标题有点刺耳,所谓忠言逆耳,自有其价值。我是编辑我可耻,我为国家浪费纸。不知谁的玩笑话,以我近三十年的从业经验,深以为然,属七分正经,三分揶揄。
黄侃说“八部书外皆狗屁”,话虽粗糙,暗含大理。时下,读书人越来越少,书却越出越多,全国年出书品种已逾37万个,其中大部分游离于市场之外,不能全然否认其价值,但很难说出其价值。
自费出版系列中,有圆梦夙愿者,以期达到“立言”之不朽;有各行当专业或业余研究者,一生事业,半世功名,虽兀兀穷年,孜孜以求,却总不得要领,难以入港,春鸟秋虫自作声,结集成册,算是了却一桩心愿,然藏不得是拙偏要藏,露不得是丑偏要露;各地大小机构官员格式化的讲话稿,尽管瘪干空洞,人云亦云,皆由秘书捉刀,版权则属领导,出版时冠以宏观大题,与上旨不杵,与时代合拍。这些书稿,无不由编辑随方逐圆、删繁就简加工完成。
坯子朽,底子混,须编辑呕心于此,字斟句酌,一丝不苟,而文字易谬,校勘极苦,味同嚼蜡也得嚼,难以下咽也得咽。然瓦缶终归瓦缶,再包装也成不了牺樽。书印毕,作者悉数拖走,其实印刷厂的隔壁,就是造纸厂。签名后分送亲朋好友,被送者随手作废书处置,观人题壁,便识文章,不看也罢,省得误人。偶有流入旧书市场者,送书人悻悻然,其实不论新书市场旧书市场,终归是个市场。逛晋东南某县新华书店,其间一角落设有“地方作家专柜”,竟有几百品种一堵墙的排列,蒙尘既久,无人驻足。
此番情形下,出版竟异常的繁忙,编辑工作量也大增。计划经济时代,一个编辑一年编一两本书,期间对稿件质量反复琢磨,一年且有一两个月的所谓业务学习时间。而时下,编辑上岗多不经岗前培训,一年要编一二十本书,每本少则十几万字,多则翻倍。由编辑成为学者,成为周振甫、钟淑河、唐浩明的时代业已过去。过去是先有好书再有热点,先出好书再成名人,现在则是先有热点才有畅销书,先成名人才好卖书。
今天好编辑的标准是:要么赚钱,要么获奖,前者更当紧。编辑遂成项目人、市场人,每天安排得满满当当,除却眼前庶务,很少儿童白癜风治疗福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