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必须慎重对待的事:消息来源(附案例)
在排除稿件中潜伏的“地雷”时,一般先从消息来源查起,看出处是否权威可靠。这方面经常遇到的情况有以下14种:
1、来源不明,道听途说
在关键环节、关键材料、关键证据、关键词语上,来源不清楚和不准确,是造成失实的“关键所在”和“隐患所在”。像“据悉”、“据透露”、“据认为”、“坊间称”等等,都被认为是有问题的消息来源。
英国《金融时报》对信息来源有严格的规定:必须检查消息来源,只有在确认报道的真实性后才能签发上版。事实或言论越有杀伤力或争议,就越要求标明出处。
2、故意匿名
有时,虽有确切来源,但在报道中却故意匿名使用该消息来源。因为不这样,有时连采访都很难进行下去。比如,“水门事件”的“深喉”,也是事隔多年才现出真身的。但此中风险很大。《中国改革》杂志因为报道一起国企改制事件,被告上法庭,因其使用的材料均是匿名的“举报人”。其总无奈地称,为保护举报人,不会透露其姓名,那么只好自认败诉了。
国外有媒体主张全面禁止匿名来源。有的则主张一篇报道中不能使用超过两个的匿名来源。国内一些大的单位规定,稿件中除了非常特殊的情况,应尽量不用匿名来源。对所有议论性的材料一定要交待出处。与报道有关的主要事实和重要情节及观点也需交待消息来源。但属于公认的事实、常识性的内容以及亲眼看到的东西,则不需要交待消息来源。
在处理匿名来源时,要注意采访对象是否是偷懒的虚构的,凡是看到“张先生”、“李小姐”之类,通常要打个问号。可以不在报道中公布消息提供者的姓名,但自己一定要向问清楚:是谁说的?他的身份如何?敏感话题要有采访对象的录音或书面材料。
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在稿件中,涉及如下报道对象时,通常不宜公开报道其真实姓名:
(1)犯罪嫌疑人家属;
(2)涉及案件的未成年人;
(3)涉及案件的妇女和儿童(有特殊要求情况下);
(4)采用人工受精等辅助生育手段的孕、产妇;
(5)严重传染病患者;
(6)精神病患者;
(7)被暴力胁迫卖淫者;
(8)艾滋病患者及HIV(病毒)携带者;
(9)有吸毒史或被强制戒毒人员。遇上这九类人,稿件中可使用报道对象姓氏加某字的指代,如“张某”“李某”。不宜使用化名。
3、虽有明确的消息来源,但权威性不够
年,某媒体采访有关中国政府建设的。该当时正由新华承建之中,这位采访了新华一位处级干部,对方提供了一些据说是“核心”的情况。但不敢大意,将成稿送新华审。新华提出文中有多处失实,且在当时发布也是不合适的。
所以,要记住一点:只有某种级别的人才可以说某种话,只有合适的人才能够说出正确的话。
4、孤证
孤证就是只有一个来源。特别是在遇到有争议的时,对孤证一定要十分谨慎。
年雅典奥运会上爆出过一则“著名”:举重运动员张国政的教练陈文斌告诉,赛前他专门准备了一张信用卡,可以透支欧元,相当于人民币0元。教练在张国政上场的时候,就拿这张卡在他眼前晃晃,说这里面有50万元现金,这把举起来就是你的了。据此写了一篇,但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代表团官员乃至教练本人却认为报道失实。真相到底如何呢?当教练员否认说过那样的话时,媒体这边却拿不出证据、找不到证人。
英国《金融时报》规定:对于人们不想公开披露的内容,比如非法活动、会大幅裁员的接管和公司重组、技术开发秘密等,必须至少有两个独立的、权威的信息源,一般是三个相互验证。如果一篇报道只有一个信息渠道并且无法进一步证实,这个信息源必须绝对可信,而且必须做好与资深分享信息源具体身份的准备。
5、缺乏科学性的社会调查结论
以社会调查报告作为来源写稿的情况比较普遍,但问题较多。
年,有一篇根据调查报告写的《厦门大学近九成女研究生赞成同居》的,引发了厦大学生的集体抗议。后来发现,其实是调查者在整理问卷时偷换了概念。
这一年,还有一些媒体根据不准确、不科学的调查结论发表了诸如“杜蕾斯调查表明中国人平均每人有19.3个性伴侣”、“我国工作者平均寿命为40多岁”等报道,都已被认定为假。
处理这类稿件时,一定要认真分析调查的权威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不能采用抽样面过小的调查结论,也不能用局部区域的调查结论去推算全国的情况。有的单位还规定,在引用社会调查结论时,来源应该是国家认可的权威调查机构(如国家统计局),而不能是社会上的一些民间调查公司,更不得使用络的调查(有人曾发现在年4月的络“反日入常”签名中,很多民都是重复签名的)。
6、陈旧过时的资料
使用既有资料作来源的情况并不罕见。下面这个案例是典型的:年《市场报》刊登了一条:“在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暨中国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上,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部主任魏红指出: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中国竟然占了八个,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这其实是年世界某组织对世界十大污染城市的排名。事过六年再发出去,就是一条假了。
资料一定要最新鲜、最权威。报道引用时,一定要用最新的。有的在引用马恩语录时也用旧版本,便引发了政治差错。
7、不加核实的转摘
广东某报转载了上述《市场报》的文章,发表《广州列为十大污染城市》一文,没有经过核实,放大了《市场报》的失误。
文摘时需要留心的是:必须确认其首发出版物是否为正式出版物,如其首发出版物为非正式出版物,不得转载、摘编。对读者推荐的文章,要认真核实其首发出处,避免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转载、摘编非法出版物的内容。从小报小刊转载文章时要十分小心。
由于这方面的问题较多,国家有关部门还专门发布过关于加强文摘类媒体管理的通知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媒体摘转稿件管理的通知,指出:有的转载内部文件材料,造成泄密事件;有的从海外及港澳台媒体中转载带有不良政治倾向的文章;有的追求猎奇,热衷于转载奇闻轶事;有的转载虚假信息和失实,以讹传讹,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
8、本身埋有“地雷”的官方文件
以为官方文件都准确无误,这个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年12月18日晚,新华社核校经国务院领导及多个部门审定的消息稿《国务院颁布〈宗教事务条例〉》时,认为最后一段文字“《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后,国务院年颁布的《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同时废止”有误,因为《宗教事务条例》将于年3月1日正式施行,现在就废止另一条例,会出现三个月的管理空白。经国家宗教事务局和国务院法制办领导同意,按照的意见把“《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后”改为“《宗教事务条例》实施后”。
年两会期间,开幕、闭幕两次印发《政府工作报告》文本提到“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均使用了“审议”一词,与大会议程就此项议案“审查批准”的提法不一致。经我社报道组向国务院研究室提出后,研究室领导同志和大会秘书处授权我社在正式播发时改正为“审查”。
国家发改委提交的计划报告,在文首部分缺少“受国务院委托”的内容,成了直接向全国人大提交报告,不符合法定程序。经我社报道组提出后,大会秘书处修改了文件表述,增加了“受国务院委托”的内容。
财政部受国务院委托向大会提交的预算报告中关于“两免一补”的表述中,把“免费提供课本费”写成“免费提供书本费”,按后一种表述,就包括了作业本的提供问题。两会报道组经向财政部科教文司教育处了解,经同意后修改了有关表述,按政策规定表述为“课本费”。
“十一五”规划正式文本将“汨罗江”的“汨”(mi)字写成了“汩”(gǔ)。经我社技术局同志发现,由我社两会报道组报请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和国家发改委同意后予以纠正。
9、难以置信的专家
引用专家作来源的情况比较多。而专家往往以其权威身份,导致使丧失警惕。《人民》年5月15日登载中科院院士王阳元谈微电子科学的一篇文章,王院士在文中说,“芯片加工深度从年以来提高了倍,而平均晶体管价格降低至原来的1/。如果小汽车也按此速度降价,那么现在小汽车的价格只有1美分。”有质疑:以他这个1美分回推上去,则年一辆小汽车的价格,只需要1.07美元。这在科幻电影中倒是有可能。
10、境外媒体的消息
不用境外媒体作消息来源,这是一条基本守则。境外媒体的报道,有的是无法查实,有的是政治倾向与我们不符。《瞭望东方周刊》曾批评厉以宁及其子涉嫌不法经商,引用了香港一家媒体的报道,结果厉氏家族要求道歉,理由之一就是刊物引用了“境外反动媒体的不实报道”。
在用词上,也不得使用境外语言,如有的报道使用“飞弹”,这是港澳台媒体的语言,内地只叫做“导弹”。
11、络
从互联上扒,在界比较盛行,但风险也极大。因为,经常是,络本身就是失实的。
年9月15日中午,某著名门户给用户的发来一条据称转自人民的“焦点”:甘肃昨晚发生重大车祸,省监察厅厅长王润康和省纪委常委韩豫平及司机因公殉职。王润康前日参加完甘肃省反腐倡廉展览后返回省城。次日晚,该站再次给用户的发来一条据称转自人民的“焦点”:甘肃公安厅称,9月14日未发生三死八伤交通事故,省监察厅厅长王润康等三人殉职纯属别有用心者故意捏造,有关部门正在调查处理。
年,络上曾流传“贝克汉姆死于车祸”的“”。当时,很多人都信以为真。有人在造假者的个人站上留言称:有广州女学生因此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