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是寻常事,繁华静处遇知音』
《射雕》剧照
特殊的江湖地位。無論身在何處,哪個金庸迷心中沒藏著一個仗劍天涯的少年?如今,金庸迷的陣容裏又要增加一大批五湖四海的歪果仁了。這要歸功于瑞典姑娘安娜·霍姆伍德。她有個好聽的中文名字:郝玉青。
2月22日,農曆大年初七,英國麥克萊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發行由她翻譯的《射雕英雄傳》第一卷。這是這部金庸經典作品首次被譯成英文出版。
“這是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時刻,”郝玉青對記者如是說。
以“謙卑的心”翻譯金庸
因原著情節豐滿、篇幅很長,出版商決定將《射雕英雄傳》(TheLegendsoftheCondorHeroes)分為4卷陸續翻譯出版。這次出版的第一卷《英雄誕生》(AHeroBorn),標價14.99英鎊(約合人民幣元)。封面上繪著一只展開的黑色翅膀。
英國發行商在宣傳中將這部譯作稱為“中國的《魔戒》”。在書店內,這部作品被置于“玄幻類文學作品”門類之下。對以翻譯為職業的郝玉青來說,翻譯《射雕英雄傳》是她迄今為止覺得最難的一次挑戰。她告訴記者,金庸小說裏涉及了大量曆史背景、文化習俗、人物、食品、中藥……單單是理解這些事物名稱並準確翻譯出來,就相當不容易。
如何翻譯原著中虛構出來的那些蓋世神功、無敵招式,更令她“頭疼”:
“降龍十八掌”:“the18palmattackstodefeatdragons”(擊敗龍的十八掌擊);
“九陰白骨爪”:“NineYinSkeletonClaw”(九陰骷髅爪)
記者問她有沒有為了翻譯武俠小說自己在家練武,她笑道:“我主要還是靠上網查找視頻資料,偶爾會稍微比劃一下動作,體會書中描述的場景到底怎麽回事。”
不過,在她看來,最大的困難還不是這些。她深知金庸原著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受關注度,因此她必須“懷著一顆謙卑的心”翻譯。“肯定會有讀者在看我的翻譯時忍不住對比原著,一想到這點我就緊張,”她坦言,“但我真的盡力而為了。”
郝玉青說,她的翻譯不追求“字字對應”的準確,而是更注重通順易懂,希望達到“就像金庸在和讀者用英文講話”的效果。就以最簡單的人名來說,原著中中文人名往往深藏寓意,暗合人物形象或性格宿命。在翻譯過程中,郝玉青也一直在音譯和意譯之間做平衡。
郭靖是GuoJing,楊康是YangKang,但黃蓉被譯為LotusHuang(倒譯成黃蓮花就很接地氣了);
楊鐵心被譯為IronheartYang,算是結合得很完美;
郭嘯天被譯為SkyfuryGuo,想想一怒衝天的畫面的確很帶感;
包惜弱被譯為CharityBao,倒是很貼合仁慈善良的性格特點,穆念慈則是MercyMu
書中其他角色翻譯也很有趣,比如“五絕”中的東邪黃藥師就是TheEasternHereticApothecaryHuang;
中神通王重陽是DoubleSunWangChongyang;
梅超風是CycloneMei。
第二冊英文版《射雕英雄傳》第二部年春節前上市,但出版公司已經開始預售了。如果一年只出一卷,要十二年才能完成。這本書的譯者是香港的GIgiChang.
“最糟糕的是你把每個字都翻譯準確了,但譯作讀起來卻毫無生趣,這完全喪失了文學翻譯的意義。”她說,“小說是一種充滿娛樂性、創造性的文學形式,用另一種語言,尤其是與漢語完全不同的語言,再現和保留這些特性,需要一定靈活性。”
“我知道沒有翻譯是完美無缺的,總有地方讓人不同意或者不喜歡。但我一直堅信:不翻譯才是最大的缺失。”
她從《鹿鼎記》愛上金庸
郝玉青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瑞典人,本人在英國長大,曾在牛津大學讀曆史專業。十余年前,20歲出頭的她獨自到中國遊學的“奇妙旅行”,觸動了她想要學習中文的初心。她花了3年多時間在牛津大學等高校學習中文專業、研讀中國文學和曆史。郝玉青偏愛中國古典文學,唐詩、宋詞、文言文都令她癡迷。她為女詞人李清照所傾倒,亦鍾情屈原的《楚辭》。
“相比正統文學,我更喜歡在不落窠臼、充滿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文學作品裏徜徉,”郝玉清說。這也是她後來迷上金庸武俠小說的重要原因。最初,她受好友推薦讀金庸,面對滿滿一書架武俠小說,買下了自己第一本金庸作品——《鹿鼎記》。她認為,金庸的武俠小說是對中國古典文學的傳承,“有點像《西遊記》和《水浒傳》”。此外,金庸善于在虛構的武俠世界裏表達自己的價值觀,這也讓郝玉青感到有趣。
她選擇了以翻譯為職業,“每天做的事都是閱讀、翻譯,以及向西方市場推介優秀的中國文學作品”。她翻譯的第一本當代長篇小說是《山楂樹之戀》,此外還有不少短篇小說。相信武俠小說在西方大有市場。
從決定翻譯到最終出書,郝玉青用了將近6年時間。年,在中國從事過圖書代理工作的郝玉青向一位西方圖書代理商推薦了《射雕英雄傳》。她認為金庸的這本書可以成為一個良好開端,是向英國出版界介紹中國武俠作品的絕佳方式。
代理商隨後讓她摘譯了一段《射雕英雄傳》作為樣本,開始尋找對此感興趣的西方出版商。第二年,麥克萊霍斯出版社看中了郝玉青的翻譯,買下版權,計劃把這本書分為四卷陸續翻譯出版。郝玉青負責翻譯第一卷和第三卷。
郝玉青認為,金庸的作品裏有俠肝義膽、江湖情仇,是全世界讀者都喜歡的內容。“現在有許多西方人在練武術,也喜歡看功夫電影,這說明武俠小說在西方一定會有一群‘核心’讀者。”她非常看好中國傳統武俠小說在英文圖書市場的前景。
對于文學翻譯,郝玉青認為,譯者的責任是“創造新的對話,激發新的興趣和討論”,因為一本譯作的面世可能帶來更多翻譯版本,促使更多文學作品被翻譯介紹給其他國家的讀者。
—FIN—
转自
央视网
图
网络
编辑
慢师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