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观察学校
在这里理解学校在这里建设学校“校长会"凝聚全国教育精英,提炼中国教育智慧,与您一路同行!
导读
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案中,能力的培养被放在了重中之重。而在大陆流行了十多年的华德福教育也很注重孩子“头、心、手”的培养,概括起来就是:思维能力、情感能力、行动能力这三种能力。教育面向未来,能力的培养将远远超越知识灌输。接下来,我们一来看华德福资深教师杰克·帕特拉什如何阐述“头、心、手”的教育。
并非调皮捣蛋
有些学生坐立不安,手里总要找点东西来摆弄————一根铅笔、一块橡皮、一张纸或随便什么东西。即使是最不起眼的物件,也能在课桌上玩出最复杂的花样。我曾经看到学生掰弄着手指头自娱自乐,他们细细赏玩每个可以弯来弯去的地方,用力掰手指,让每个关节发出啪啪的声响。另外一些孩子则更为精力充沛,如果一堂课上老师不组织大家做一些活动,他们就静不下来。他们会抖腿,用膝盖去撞桌子,脚和胳膊探过边界,遭遇邻桌,进行侵犯,然后保卫自己的领土。
所有这些行为,或所谓的调皮捣蛋,都在向老师传递同一个信息,那就是孩子们渴望通过行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也许你就曾经是上面这种学生,也有可能你外表安静但内心活跃,虽然安静地坐着,心思早就不知不觉跑远了。你凝视着远方,任思绪把自己带往另一个国度,一个比老师的讲课更加多彩、充满了奇遇的地方。你漫游到一个充满激情、危险、诡计和浪漫的天地里。无论你是在凝视窗外的当儿,还是在活页本或桌面上写写画画之间进入了这个想象世界,你都在表达一个强烈的愿望,你渴望调动起自己丰富的情感。
还有另外一类学生,他们会偷偷在课桌下面打开一本书,如果老师的讲课引不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就自己看书。这样的学生渴望每天都能学习新的东西,而且会努力这样去做,即使这意味着与老师“唱反调”。
如果一堂课死气沉沉,无法调动学生去思考和学习,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就会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学习机会。
鲁道夫·斯坦纳根据一种简单的理念设计了华德福教育,那就是孩子内心有三种基本力量(force),分别驱使他们进行身体、情感和头脑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一直很欣赏把这三种能力称为“力量”,因为这就不断提醒我,如果我忘记了孩子们需要从这三方面参与学习,这三种重要的倾向就会“迫使”他们以一种不太适当的方式来引起我的注意。
孩子需要通过头、心、手,从以上三个不同方面参与学习,这一理解形成了华德福学校的基本教育模式。教育不应只 我们不可能预见20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也不可能提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为那时的世界做好准备。而且,今天的孩子将要继承的世界会更复杂,问题也更多。如果单凭智力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话,那么具有良好意愿的政府官员早就可以实施建设性的变革了。如果拥有更多信息就能够解决问题,那么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也已经找到答案了。
教育如果只是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那就远不足以帮助孩子做好准备。今天的孩子需要拥有三种不同能力才能迎接明日世界的挑战。
他们需要能够进行有想象力的思考,通过这种思考敏锐地看清现实,深刻地理解相关处境,然后构想出全新的方案来解决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他们还需要情感投入的能力,既保持敏感,又富有韧性,这样他们才能顽强承受未来不可避免的情感风暴,同时又能够敏锐地透过表象看到实质,通过已知的判断未知的。
此外,孩子们还需要有坚定的决心,这样他们才能够执著追求希望和梦想,并把它们变为现实。思考能力、感觉能力和我们称为“意志”的专注而有意识地行动的能力,是应对不确定未来的最有力工具。
我小的时候,我们学校会定期收到《读者周刊》。我记得我坐在课桌旁看一张照片,那是一个消防员,穿着一件笨重的白色衣服。文章标题好像是“未来的神奇纤维”之类,接下去就向小读者们介绍了石棉的种种好处。40年前,美国人对石棉是如此狂热,以致于我们的地板、天花板和墙板全是石棉做的。我们还用这种易碎的致癌材料包裹地下室的暖气管道,或用在家庭、学校和办公室的其他重要位置。如今我们又投入数百万美元来清除它。
仅仅 今天的世界甚至在以更快的速度变化着,那么在教育中我们应该 机警而敏锐的观察力才是我们的孩子未来所需要的。深入观察人、事件和自然可以促进智力的活跃发展,同时激发兴趣。如果孩子以这种亲密的方式了解世界,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他会逐渐发现趋势和规律,提出自己的问题而不只是寻找答案,他会拥抱世界的复杂性,会将知识视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的副产品,而不是已经终结的行为带给我们的最终产物。
例如,所有字母都包含有直线和曲线的元素,这些元素历经好几个世纪,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极其优美的书写风格。如果中学生们仔细观察不同时期写下的字母,他们就会发现,这些字母极其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年代。在中世纪哥特式风格的书写中(如下图):
大写字母中留下了皇家典礼和宫廷奢华生活的痕迹。而排列紧凑的小写字母则与布局严密的中世纪城市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当时人们拘谨的思维。从字母的形状中,仿佛可以看到隔断城堡入口的吊门。当孩子们自己书写这些字母时,他们可以感受到,笔画的不断重复犹如一块块石头慢慢垒建出雄伟的大教堂。这种认识是很好的开端,这意味着我们在做清醒而耐心的思考,这样的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通过这样的思维习惯,孩子们可以小中见大,从书本以外去观察事物。这种敏锐的辨识力是他们所绝不可少的。未来的问题绝不是通过在多选题中选择“a”、“b”、“c”或“d”就能够解决的,当然,除非“d”的内容是“以上都不是”或“以上都是”。
要为未来做好准备,思考者必须要有想象力和参与意识。为此,孩子们不仅要发现问题的未知答案,而且要发现尚未提出的问题。富有想象力的思考会逐渐帮助孩子针对所遇到的问题构想出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然后他们需要周密思考,反复衡量,找出对所有人最好的方案。
培养感觉能力
为了让孩子具有情感上的回应力并在情感方面负责,需要对他们进行感觉教育。
学校课程也需要体现这一点,而这意味着要认识到孩子内心世界的重要性。教育家詹姆士·希金斯(JamesHiggins)在《超越语言》(BeyondWords)一书中对此做了精妙的陈述:
如果可以问一棵树,在它的两个世界中,哪一个更真实,是地面以上的叶、花和阳光的世界,还是我们看不见的地面以下的根的世界?如果有人能懂树的语言,就会听到它说,缺少一个世界,另一个世界就没有真实可言。没有根,树如何成其为树?没有树,根如何成其为根?树的两个“世界”之间的沟通对于两者的共同成长和发展来说必不可少,这种互动实际上是一个隐秘的内在过程。将泥土洒在树叶上是无法为树叶提供养分的,阳光也无法直接为根所吸收。只有树本身,通过它神奇的作用,才能将来自一个遥远世界的养分,传输到另一个世界最边远的角落。(Higgins,,P.87)
尽管孩子的情感生活是一个看不见的神秘世界,它依然在教育的范围之内。多年来,教师通过说话的语调、面部表情以及他们选择的书,默默地、无意识地教育着孩子的感觉生活。然而这还不够。教育必须直接触及孩子的心灵,帮助他们关心周围的人,让他们相信世间存在着美和善,而正是由于他们所起的重要作用,美和善才长存人间。正如捷克共和国民主领袖哈维尔(VaclavHavel)于年苏联解体后不久在联合国发表演说时沉痛说道:“人类世界的解救之道不在别处,而在人的心中,在于人有反思的力量,在于人的善良以及人的责任感。”
为了培养情感投入的能力,华德福学校将艺术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让教育变得更加生动。绘画、戏剧表演、音乐等艺术活动渗透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体验中。例如,当孩子们必须根据历史课上的学习编排一出戏剧时,他们对于一个时代的感受会大大加深。在制作背景、收集服饰、背诵台词的过程中,孩子们跨越时空,抵达特定的时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会变得更加投入。当孩子们感受到自己与所学内容之间有着心灵的联系,教育就会变得更加有意义,也更加不容易忘记。
培养意志力
当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这个世界,通过创造性的情感回应认识自己,他们就会更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要贯彻自己的意愿和想法,需要有决心、纪律和目的感。在这样的过程中,自信和自尊会油然而生。华德福学校称之为“意志”,它是学校希望培养的第三种能力。
有意志的人知道自己行动的方向,善用自己的精力,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去做事情。一个有意志的人才会有自主能力和坚强的性格,孩子们需要有意志力,才不至于在一个复杂和充满困惑的世界里迷失方向。
孩子们要想改变世界,就必须拥有百折不挠的勇气。他们必须相信,单个人也可以发挥影响,而发挥影响的力量就源于意志。“意志”这个词可以有很多说法,例如活力、决断力、精力、生命力等。意志是毫不动摇的决心和毅力。正如电台名人盖瑞森·凯勒(GarrisonKeillor)所说,意志就是“从床上起来,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力量”。我们的孩子未来所需要的就是意志力,没有意志力,他们的希望和梦想就不会转化为行动。
通过温和地坚持以及有意识地重复好习惯,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意志力。当放回椅子、练习音阶、削铅笔等最简单的任务变成了有意识的纪律,孩子们就能够去完成一些单调的任务,而这些任务正是成功的基础,无论是学习上、艺术上,还是体育上。
孩子发展的三个阶段
尽管思考、情感投入和有目的地行动的能力彼此之间密不可分,但这三种能力的发展并不是齐头并进的。实际上,它们分别在童年的三个不同阶段获得显著发展,每个阶段持续7年。因此,在学前阶段、一至八年级阶段以及高中阶段,这三种能力会以不同的方式分别发展。
学前阶段
在童年早期,也就是从出生到7岁左右这段时间,孩子基本上是十分好动的。看看襁褓中的新生儿如何蜷起脚趾,宝宝哭泣时如何不停踢腿,就会明白这一点。而当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想要跟上学步儿的步伐时,也无疑会体会到这一点。活动的冲动还体现在幼儿园孩子精力充沛、意志坚定的玩耍中。年纪小的孩子最容易通过活动参与,也最容易通过活动学习。
一至八年级阶段
毋庸置疑,活动的冲动在孩子们上一年级后并不会消失,而一年级之前的孩子也并非没有感情。不过,在一至八年级期间,活动的重要性逐渐降低,被日渐重要的内在世界所取代。
在童年的第二阶段,即从六七岁到14岁,情感的重要性跃至首位。这种变化是慢慢发生的,就像一个季节过渡到另一个季节。我们看到孩子的情感能力逐渐增强,犹如夏至之前,天气日渐炎热。这种变化又是波浪式的,犹如爽朗的秋日在8月底就已经来临,在9月份变得更为常见,而在万圣节1期间则日日秋高气爽。
高中阶段
童年的第三个七年是思维迅速发展的阶段。
十几岁的孩子肯定是情感丰富的,在他们愿意的时候也十分好动,但随着青春期的来临,尤其是在高中阶段的开头,他们明显展示出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三种关键能力的平衡发展
华德福学校不会认为某一种能力比其他能力更为重要。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需要鼓励他们平衡发展所有这三种能力,以便在目的明确的行动的坚实基础以及情感发展的框架之上,最终发展出清晰而有洞见的思考。从活动体验到情感回应再到概念理解,这一自然而健康的发展过程是华德福教育的基本原则。约翰·加德纳(JohnGardner)在《教育精神之追寻》(EducationinSearchoftheSpirit)一书中指出了这一点,他说:
“思考在童年早期体现为主动融入环境之中,在基础教育阶段变为就各种事物表达出情感,最后开出思想的花朵。这就是真正的智力。”(Gardner,,P.73)
“童年联盟”也十分赞同关于儿童发展的上述观点,这个由教育者及医生组成的联盟十分 幼年时期,孩子的感觉和运动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神经区域飞速发展,几乎接近成年人所具有的潜力。在1~8年级以及之后的年月里,孩子的运动和感知技能继续发展,但此时进步最大的是他们的社交和情感技能。随着孩子的社交技能日臻完美,调节自己情感和行为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大脑中与情感有关的区域渐渐接近成熟。最后,进入青春期之后,抽象和批评判断能力出现后,大脑中主要的发展区域转向掌管高级思维的部位。同时,这些部位与直接参与情感和运动的大脑部位之间,发展出丰富的神经连接网络。(CordesandMiller,,P.7)
这三种能力平衡发展的人将是一个全面的人。
美国人一直推崇那些兼有此类不同才能者,例如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样出色的托马斯·爱迪生(ThomasEdison)、艺术感受能力和敏锐的科学观察能力兼具的乔治·华盛顿·卡佛(GeorgeWashingtonCarver)、身体灵活而思维敏捷的探险家兼学者珍·古道尔(JaneGoodall),以及学者型运动员比尔·博莱德雷(BillBradley)。
这些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是克服不均衡发展的典范,然而我们今天的学校似乎并不把平衡发展视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华德福学校积极倡导三种能力均衡发展的儿童教育观,这种理念对整个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体现三维发展的日程安排
三维发展的理念影响着华德福学校的日程安排。在一至八年级和高中,每天以长达两小时的“主课”开始。
在主课时间,学生需要十分专注,开动脑筋,在紧张的学习中全神贯注,积极思考。学生和老师一起专注于某一门主课的学习,达三四周之久,然后转向另一门主课。这种较长时间内专注于某个主题的学习方式通常被称作“板块式教学”。这种做法在其他学校也日渐流行,正在“悄悄引发一场无声的革命,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从一个区到另一个区,直至遍及全国”。(DeBrosse,)
与上午时间相反,下午时间会安排一些需要更多活动的课程,例如木工、手工艺、艺术和体育等。
在这些课程中,孩子们需要忙碌地动手操作,活泼地走来走去,这样就平衡和补充了上午的安静和专注。中间时段的课程注重调动情感,例如绘画、唱歌、外语、韵律舞和形线画,还有更为传统的技能训练课。这些课从上午一直持续到午饭时间。
三维理念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工作,但幼儿园、1~8年级以及高中教师对理念的具体运用是不同的。这不仅仅体现在程度的不同上。在每个发展阶段,会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设计独特的课程。在每个学习领域,教师也会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与孩子合作。教师们会在各个教师培训课程中学习这些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完善它们。
来源:《稻草人的头铁皮人的心狮子的勇气》
主编: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