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磨蹭不爱学习,怎么办

导读:

父母往往为了自己内在的需求来证明自己是一个好家长,从而去催促孩子。我们常常在自己的节奏里,有时为了达到目标而行动,而忽略了过程中的快乐。也没有去观察、倾听孩子。那么,面对孩子的磨蹭和不爱学习父母应该怎么办?今天,编者给大家分享一篇文章,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样的两个问题。

文丨长沙7喜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1

我认为,行动力来源于自己内心的价值实现。如果一件事,是我自己想要的,并且它和我的内在的渴望深深相连,当我实现它,会给我带来某种特定的体验、感受,一种价值感。于是,我就会采取行动。

大家不妨想想,在自己过往的生命中,有哪些片刻,哪些事件,是让你非常有行动力的?

想想那个你非常有行动力的过程中,是不是有这些情况:这是你自己非常想要的,它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想法,不是别人让你去做的一件事,即便是别人的倡议,那也是得到了你发自内心的认同:这是我要的!

同时你的潜意识知道:这是符合我内在的渴望的,我知道它对于我的意义与价值。于是,你采取了行动,变得非常有行动力。

这里面包括几个非常重要的要素:

1.我想要的是什么?

2.为什么这对我很重要?

3.完成的画面是怎样的?

4.我要如何行动?

再看我们生活中的场景:早晨,孩子起床,妈妈就开始催促——

快穿衣服;快去洗漱;快来吃早饭;快穿鞋子;要迟到了;快走。

整个的过程,孩子像木偶一样在成人的摆布下行动,因为,成人的心里有种需求:我需要你快速行动,我需要你按时到校或者幼儿园。

所以,这个过程中,成人是为自己内在的需求:我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同时,这对我很重要。

不迟到,让我有安全感;

按时上班,让我成为一个好员工;

孩子表现良好,证明我是一个好妈妈。

所以,我要催促孩子。

2

但成人与孩子的互动,不是与事的互动,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想要的是什么?

其实,有的时候,按时上学也可能是孩子的目标。但是,当成人用自己的想法取代了孩子的想法时,孩子就放弃了,“按时到校这事,有我妈负责呢。”

这件事上,父母有两个选择:

一是今天我真的很需要早些把孩子送到校,这是我的需求,我告诉孩子,今天你为了配合妈妈,你要有行动力。

另外一个从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目标、想法上,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家长如何让上学、按时到校成为孩子自己的目标呢?

我个人是这样做的,仅供参考:

(教育绝无经验之谈,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家庭更不一样)

我会和孩子提前商量:你希望几点到校?小一点的孩子可以问:你希望第几个到学校?然后,计划几点起床,几点吃饭,等等。需要妈妈做哪些支持?比如:叫早、时间提醒。但我也仅仅是支持而已,绝不啰嗦。

如果孩子那天没有做到,妈妈自己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其实妈妈可以打出提前量),让他去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

我的孩子,有个学期天天迟到,没有按照他自己的计划到校。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有一天,偶然提前到了,他会发现:还是这样好。从此以后天天催促妈妈。

3

特别是小学阶段以后的孩子,家长们总是抱怨:孩子在学习上磨磨蹭蹭。

那么,我们作为家长就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学习成为孩子想要的?也就是如何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

因为只有一个人做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给他带来内心的成就、轻松、快乐、满足......这些价值的实现的时候,他才有动力去做事。这是一个思维的习惯。

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这为什么对我重要?知道那个完成的画面是怎样的?他就会知道自己要如何行动?而我们在培养孩子这样思维习惯的同时,要首先成为一个榜样,所以,要想让孩子在某事上提高行动力,那我们就先自己思考:我要如何行动,让孩子对这个事情感兴趣?

再请大家看一个情景:

周末全家出去玩儿,在郊外的山路上,5岁的孩子被地上的蚂蚁吸引,蹲下身在那里专注地观察,爸爸走过来催促:快走啊,还没到目的地呢!走个路都磨磨蹭蹭的!

父母在自己的节奏里,成人有时为了达到目标而行动,而忽略了过程中的快乐。也没有去观察、倾听孩子。而孩子此时,在自己的兴趣里。如果他经常在自己的兴趣里被打扰,孩子的节奏,孩子自己的内在想法也被破坏了,他就不会发展出自己的目标意识:我想要的是什么?

当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完全听由父母摆布的时候,他也就不能为自己负责任,不能为自己做选择。那么,他的行动都是在为别人而做的时候,他内在的价值驱动力也没有了,他就表现得磨磨蹭蹭,无精打采。

4

总结一下,我们要做些什么,能提高孩子的行动力?

1.倾听、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nbaopay.com/bjjn/84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