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中華民族歷來尊師重道,甚至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古訓。春秋時期,孔子辦私學,廣收門徒,創立了許多有關教師職業道德方面的理論,並以《論語》一書集中反映了出來。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體現了一種有關“學”“誨”的師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體現了一種“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師德。
萬世師表孔夫子,熱愛學生,不拒絕任何人,普施教育,有教無類。“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這句話是教化的基本原理。孔子是中國文化的象徵。在中華文明所及之處,無論南北,都有孔廟的存在。
老師是倫理、知識、價值觀念的傳授者,是道德的表率,教會了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所以我們敬師德、銘師恩。
中國歷代聖賢輩出,無論是孔、孟或是老、莊、荀,都給後世提出了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和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典範。
在現代,人們稱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的,每位好的老師也必然是能夠在人的靈魂、精神和心靈層面做建設,對學生的人生和成長產生莫大影響的。
老師用責任擔負著培養祖國未來花朵的艱巨而光榮的任務;用愛和耐心溫暖的學生柔弱或幼小的心靈;用品德和行為為學生作典範表率;用思想和理念指導學生前行的方向!
今天教師節,祝天下所有的老師們,節日快樂!感恩老師們的付出!分享為人師表的榮光!
視頻及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曉
廣東粵秀書院
蒙學課程體系四書五經課程體系
道德經與管理易經智慧大學禮法
古琴?書法?香學?茶道?插花?繪畫中醫?太極心法